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女性主义TXT下载->女性主义

正文 第 14 部分

作者:未知        书名:女性主义        类型:高辣文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g.534zw.com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弟情谊,寻找男X的独特感觉,摆脱工业化和女X主义的压迫,在回归自然的活动中,男人们集体到森林里去击鼓、放歌,聆听诗歌和神话故事,接近狩猎祖先,宣泄男X想同另一男X建立深刻的精神联系的渴望。  对保守的男X运动的批评是:它不能面对X别不平等的社会现状,不愿意承认X别不平等的客观存在,其实质是希望保持男女两X之间的不平等关系。&nbsp&nbsp&nbsp&nbsp书包网 。。

    三、后女X主义(1)

    在80年代末,西方媒体纷纷宣布了“女X主义之死”,以及“后女X主义时期的到来”。这一宣告并没有反映真正的现实,女X主义仍然在为争取男女平等做斗争。但是,后女X主义思潮的确开始在西方国家开始登台表演。  概括地说,后女X主义的思潮有三个关注点:一是认为女X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是一种“受害者”哲学;二是认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原本就不该政治化,是女X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三是认为对于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态度提出,而应以寻求两X和谐的态度提出来。  后女X主义拒绝女X主义的一个主要理由是认为,女X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把女X塑造成“受害者”,从而制造了一种“受害者”哲学。好象所有的男X都是压迫者,是QG犯;所有的女X都是被压迫者,是QG犯罪的受害者。  后女X主义认为,在男X与女X之间并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真正冲突。女X只要愿意就可以为自己赋权。如果她们没有权力,那只能怪自己,虽然她们遇到了“玻璃天花板”的问题,但那不是不可克服的。女X只要通过一个自愿的行为就可以战胜X剥削,那就是赞美X的快乐,不要抱怨###的邪恶,其实###是很奇妙的东西。男人QG、虐待、殴打女人都是女X主义的夸张。男X所赋有的X攻击X是一个值得赞美的生理事实。  80年代的“回潮”要求女X回归传统角S,要求母亲呆在家里,认为母亲出去工作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并且认为许多家庭问题都是女X到社会上就业导致的。1996年格伦特(d**id gelernter)发表了《母亲为什么应当呆在家里》一文。虽然有很多有思想的人都认为所谓“奇妙女X运动”和“完美女X运动”十分可笑,但是仅在美国就有超过40万女X参加了此类的付费学习班,学习如何使自己具有X的吸引力,如何服从丈夫。参加此类活动的女X大多是在经济上依赖男人的女X和支持保守价值观的女X。  一位名叫斯克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的人劝告女X抵制女X主义,说女X主义会把女人变成男人,他劝女X回归家庭角S,做男人的贤内助和持家者、家庭主妇。他说,女X主义是想给女X添麻烦,而不是帮助女X。男女不平等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女X主义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后女X主义的纯保守观点在家庭问题和X别问题上有着细微的区别,它认为传统的X别秩序毫无问题,是天然合理的秩序;而传统的家庭却算不上是一个文明的制度,是一种“压迫女人并摧毁了男人对女人的关爱、做女人的可爱伴侣的能力”的制度。它要求男X对传统家庭中的角S做出改变,要比传统男人多一些关爱,对女人更平等一些。  后女X主义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立场、观点和不同的派别。自由派后女X主义致力于发现男女平衡的情况,认为男女双方本来是平等的,但被既存的X别观念所制约了。激进派后女X主义则把当代男X气质视为建立在有利于男X利益和特权的权力体系之上的男权制社会的副产品。她们认为,男X气质的特征是仇女和对女X的暴力,是对其他男X甚至是对其自身的仇视。(nelson;al。; 113)  就连女X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也开始检讨女X主义运动的失误:“我们的失败在于,我们在有关家庭问题方面存在盲点。它表现在我们自己极端反对那种妻子、母亲角S,那种全身心地依靠男人、养育孩子、充当家庭女X的角S。这种角S曾经是并且仍然是许多女X获得权力、地位及身份的源泉,是她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价值并获得经济保障的源泉——尽管这种角S早已不再是那么安全了。”(弗里丹,2000年,第233页)  弗里丹甚至在90年代就说过,“我怀疑,到2000年时,菲利斯· 施拉弗莱或葛罗莉亚·斯坦尼姆、贝蒂·弗里丹之流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有关女X平等权利的争论将会成为令人怀旧的历史。”(弗里丹,2000年,第294页)  总之,后女X主义的观点认为,女X主义的立场已经过时或过于夸大,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女X主义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后女X主义的第二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她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把X别问题政治化,认为这些问题不属于政治范畴,而应当归属于亚里士多德理论中传统的家务范畴。简言之,阿伦特认为,“女X问题”根本不是适合于进入政治领域经由政治途径加以解决的问题。  阿伦特拒绝基于身份的政治,她的政治观念试图对抗的不仅是把政治空间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做法,还有一直十分盛行的把X和X别纳入二元对立的硬X的身份范畴的做法。她反对把政治设想为共通的社群身份,如X别、种族、民族或国籍的表述。在她看来,如果一个政治团体成立的基础是一个先验的、共有的和稳定的身份,它便有可能封闭政治空间,压制政治行动所要求的多元X和多义X,或者将其同质化。取消多元X或多义X的企图,必然导致“废除政治领域本身”以及“对所有他者的强行统治”,或者是“把真实的世界换成一个想象的世界,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所有的他者根本就不存在。”(转引自王逢振,第176页)&nbsp&nbsp&nbsp&nbsp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三、后女X主义(2)

    阿伦特把身体排斥在政治范畴之外,认为身体具有绝对的暴虐X和不可抵制X,以及自我的多重X。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于,穷人为其身体的需要所驱使,突然闯到现场。当人公开地为饥饿或贫穷的身体提出要求时,人类拥有的独立X和主动能力便被压抑下去了。  阿伦特对人的身体及其需求的评价极低,认为政治不应当建立在这样低级的需求之上。她说,至于我们是“什么”,既无趣也无味,心理和生理的自我无可称道。私人领域的自我就像我们的内脏器官,“毫无特异之处”。生理自我的特点在于:“如果这个内部自我显现出来,我们将是千人一面的。”(转引自王逢振,第165页)与单一、单义的身体不同,行动的自我是多重的,是自由的,有创造X的,起改造作用的,而且是不可模仿的。  阿伦特认为,斗争存在于私人自我和公共自我之间。私人自我逃避风险,留在家中;公共自我是在偶然X的公共领域里勇敢甚至是卤莽行事的行动者。R常生活的C劳的自然过程是可以预测的、重复X的和周期X的,加上家庭的专制,使人成了牺牲品。私人自我的一切皆被注定,不可能享受到与公共领域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自由。  阿伦特对女X主义政治主体保持沉默,对任何声称“女X的经验”或者“女X了解事物的方式”的单一X都非常警觉。她会批评任何一种女X主义政治,如果它的基础是对普遍女X范畴的追求或暗示,并且掩盖了(或禁止、惩罚或压抑)这一范畴本身内部的差异和多元X。(以上阿伦特观点均见王逢振,第156…177页)  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罗莎·卢森堡也持有与阿伦特类似的观点,她对女X解放运动非常反感。面对这些女X的平等要求,她可能很想回敬一句:差异万岁。她所追求的是:“拒绝会籍,面对某种平等时选择差异。”她抵制住“难以抗拒”的女X运动的诱惑,以一己之力面对挑战,并因此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独特的、非同质X的身份。(王逢振,第178…179页)除了拒绝在政治上使用女X这一身份之外,她同时认为自己的犹太身份也是个人的私事,因为它是一个事实,它就毫无可行动X。(王逢振,第2页)  中国也有些人持有与上述观点相似的反对X别政治的后女X主义观点。中国的一些男X学者主张普适X人文主义,反对“X别化判断”。他们认为,X别问题是文化界的“X别分子”制造出来的。X别差异或X别不平等的问题本来并不存在,是X别差异的提法本身造成了问题,而人类的发展最终会消灭X别的差异。尽量少从X别差异判断事物是女X解决她们自己的问题和X关系问题的唯一途径。(jaggar;al。; 116)这是一种有意识的X别盲点。对于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现在虽有改善但仍然存在的两X不平等现象采取了一种视而不见、有意忽略的态度。  后女X主义的第三种观点是用求和谐而不是斗争的方式来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  持有这一观点的人主张,女人必须学会在QG的威胁下生活:人X的平等的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男X的X天生就是暴力的、黑暗的、有攻击X的和强有力的。女人只能学会去适应它,而不要企图改变它或假装自己是更优越的。  他们说,如果你被QG,那也没办法,这是自由的代价。我们不能约束男人的X,男人的X具有不可控制的一面,而这正是它使X变得有趣的一部分。的确,它有时会导致QG。但是女X主义所要求的是给男人去势。(dunphy; 125)  后女X主义者帕格里亚(camille paglia)说:男X气质的精力和天才、男X的X冲动创造了文明。“如果把文明J到女人手上,我们现在还住在小草棚里呢!”(dunphy; 124)她还说,没有必要为男人去势,因为女人也可以有“蛋”,女人像男人一样能C人。有趣的是,正当艾滋病使一些男同X恋者放弃C入式XJ之时,一些后女X主义者刚好开始赞美X的C入。一位后女X主义女同X恋喜剧演员说:并不是我不喜欢我心中的###,我只是不喜欢像男人那样呆在###的尾端。(dunphy; 125)这种思想的潜台词是:放弃乌托邦,接受你的命运,通过用男人的规则与男人竞争来解放自己。  后女X主义者罗芙(katie roiphe)批评女X主义发明的“约会QG”(date rape)一词,以及此前女X主义力争列入QG法律的婚内QG,说它只不过是一个神话,除非女X将自己定义为受害者,受害是不会发生的。这就又回到了20年前,那时的社会和法律一般只承认陌生人QG,婚内、亲属内或亲密关系内的QG是根本不被承认的。女X主义因此批评帕格里亚“基本上是一位非常保守的50年代的弗洛伊德主义者”,说她拒绝接受30年来的所有发展和变化。(dunphy; 126)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大多数18至24岁的女X虽然认同女X主义争取男女平等的目标,但是并不喜欢女X主义,往往还会憎恨女X主义这个词,认为它意味着愤怒、好斗精神和女同X恋;认为它意味着必须拒绝“正常女X”的X、母X、养育X、热情和非攻击X。她们虽然承认女X主义运动提高了女X地位,但是一般人都认为女X主义者是粗糙的,富于攻击X的,缺少个人魅力的,充满仇恨的,“害怕做女人”的。(nadeau; 6)&nbsp&nbsp&nbsp&nbsp

    三、后女X主义(3)

    正如一位英国女X主义者所抱怨的那样:“许多女X似乎都抱着同样的态度——‘我不是女X主义者’——这种说法真让人厌烦。做一个女X主义者有什么不妥的吗?这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件事。这是最好的一个传统。女X主义者是让人钦佩的。她们维护自己X别的利益,与不公平和不公正做斗争,为建立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奋斗。(史蒂布,第107页)  后女X主义认为女权运动有很多错误的做法。其中包括:精神控制,充当思想警察;信念的不合理、不适当;X变态,X无能,女X男X化;浪费研究经费;从政治上颠覆了关键的社会制度;加深了两X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关系;两X之间的仇恨原本不存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等等。(nelson;al。; 501)  有些后女X主义者仍自认为是女X运动中人,她们书写自身作为女人的经历。然而她们提出了“宁折不弯”的口号,声称要做个自由思想者,要摆脱女X主义的思想控制,认为女X主义是“极端的,自我中心的,令人难以忍耐的”。  在中国,由于有YY和合的传统文化背景,反对X别对立、主张X别和谐的观点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观点主张,承认女X的特殊X和X别差异,重建自然平衡,反对将X别差异建立在劳动分工上面。两X的劳动分工越细,相互依赖X越强,两X就越趋向于和谐。两X虽然具有生理上的区别,但关系是和谐互补的。(jaggar;al。; 116)这种观点认为,应当考虑YY和谐的传统文化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可能建立现代版本的合作与团结;应当注意新儒家对儒家学说的女X主义解释。(jaggar;al。; 117)  林春提出,在中国,女X主义一方面要面对西方思想(东方主义?),一方面要面对中国传统(封建落后?)。这就涉及了现代X与民族X的矛盾。(jaggar;al。; 108…117)这是我所见到的对中国女X主义处境最深刻的论述和提问。  女X主义是西方的思想,它是从西方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中国的文化背景、国情、历史与西方都有不同。X别问题在西方和在中国的表现形式肯定会有不同,在社会心理中的位置也肯定会有不同,因此,正确处理两X关系的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如果一味照搬西方女X主义的思维逻辑,就可能犯东方主义的错误;而如果一味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X,又有可能犯排斥现代化的错误。其实,这个矛盾在我看来也不难解决。我们可以一方面借鉴西方女X主义的思想和作法,另一方面认真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X别问题的中国式表现形式,用中国式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X别问题。好在双方的目标是明确而一致的,那就是争取男女平等。  沃尔芙说:“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国家;作为一个女人,我的国家是整个世界。”(转引自braidotti; 253)在X别属X与民族属X中,沃尔芙选择了X别属X,她是在强调,女X由于其X别所遭受的压迫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阶级的。男权制的统治是跨越国界的,而女X的受压抑也是跨越国界的。因此,作为女X,我们没有国家,我们的国家是整个世界。她的说法没有错。我们全都生活在严重程度不同的男权制社会当中。当然,我们各自的男权制拥有自己的文化特S,我们不应当忽略了它们表现形式的差异。但是,全世界女X的处境肯定有一个共X,那就是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我们应当尊重彼此的差异,处境的差异,问题重心的差异,应对方法的差异,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争取男女平等。&nbsp&nbsp&nbsp&nbsp书包 网 。 想看书来书包网

    四、新女X主义

    在女X主义之后,在新的世纪,一种新女X主义悄然登场。新女X主义的最主要特征就是非常务实,不擅理论,几乎是非意识形态的。它只是就问题说问题,并不去涉及总体规划和前景。它只讲策略,不讲战略;只讲具体,不讲抽象;只讲个人快乐,不讲群体利益;只讲妥协合作,不讲斗争;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如果一定要追究其理论背景,也许可以勉强追溯到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说、反对宏大叙事以及倡导局部理论的思潮。  以新女X主义者沃特(natasha walter)为例,她根本不提男权制和男X权力的理论,非常实际。她的女X主义欢迎女X也欢迎男X,欢迎保守派也欢迎左派社会主义者。她将政治与个人分开,害怕争取政治平等要以个人的快乐为代价。她担心在否定了消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之后,女X主义会走向清教主义和对X的否定。她提出的五点行动计划是:第一,工作世界的革命化;第二,创建全国育儿网络;第三,鼓励年轻男X分担家务;第四,援助贫困女X;第五,援助面临X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女X。(dunphy; 129)  新女X主义接受家庭和异X恋,拥护权力。她们说:“你可以得到一切,但你不可以在同一时间得到一切。”它倡导女X要搞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像过去的女X主义那样常常有意无意地把工作与家庭对立起来。  曾任全美女X组织领袖的弗里丹将当初女X走出家庭的主张定位于“第一阶段”,提出了新女X主义的“第二阶段”学说。她指出:女X在第一阶段外出工作(她称之为找回黑夜);在第二阶段,女X须与男人一起找回白昼:坚决要求重新获得对曾被称为女X领域的家庭、孩子的人X支配;在工作、工会、公司、职业中加入男人的行列,获得对工作的新的人X的支配。(弗里丹,2000年,第299页)  弗里丹将女X主义的发展图景描绘为走出家庭和回归家庭这样两个阶段。她说,现代美国女X主义的第一阶段,家务劳动和住房仅仅被看成某种女X主义者想要从中解脱出来的东西。第二阶段应该聚焦于家庭内部及宽泛的、实际上应该说是家庭概念之内的家政革命。(弗里丹,2000年,第335页)  著名女X主义科学家凯勒(keller)也批评女X主义事事都要讲究政治正确X的作法,批评“冲突伦理”。她主张,不要总是要求人们“选对阵营”,而要注意到人们的差异。她认为,“我们不应当总是划分正确与错误。在我看来,这种划分是幻象多于真实,对于完成政治或学术的任务毫无补益。”(转引自hopkins; 301…302)  在新时期,女X主义应当怎么办?应当做什么来改变现状?新女X主义提出来要做的事情包括下列内容:  ——揭露神话:神话之一是世界的男权制秩序一直如此,永远如此。反驳是:男权制有几千年历史,但在它之前有90%的历史是男女平等的历史。神话之二是任何改革的努力注定无效,男权制是如此巨大而强有力的,谁的力量也影响不了它。反驳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靠集体力量完全有可能改变现状。  ——做出打破制度中X别不平等的努力,包括正确X别平等机会立法;只有立法还不够,还要开展积极的包括具体定额与具体目标的活动;增加对X别问题敏感度。  ——探索其他同样被歧视的族群或个人的经验,比较它与女X处境的异同。例如比较反犹与憎女这两种情况。  ——平行思考,把强势者摆在弱势地位。例如尝试说“四海之内皆姐妹”、“张玛丽先生”、“我们天上的母”之类的话语。(斯坦能,第115页)  ——承认男权制的存在,关注男权制的问题,并且做点事来改变它:发出自己的声音,写信,发言。鼓励女X写作,为女X写作,写作女X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  ——争取舆论的支持:对那些在公众场所遇到的含有X别歧视内容的笑话说:我不认为这个有什么可笑。  ——敢于使人感到不舒服,敢于发问:为什么所有的领导都是男人?  ——公开选择制造另一种途径:要求男人分担家务。  ——改变男权制的价值观和男X特权。  ——支持男女同X恋者。  ——反对种族主义。  ——不怕做小事。  ——与其他弱势群体共同工作。  ——不遵守他人的标准。(johnson; 251)  中国的女X主义在全世界女X主义思想阵营中大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新女X主义。它的基本目标是争取男女平等的最终实现。  从短期目标看,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在我们的社会中比较差的女X参政问题;行政管理人员中女X偏少的问题;女童失学问题;大学女生比例偏低问题;女X就业机会偏低的问题;女X下岗失业比例偏高的问题;女X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出生人口X别比偏高所反映出来的流产女婴、杀害女婴、遗弃女婴问题;女童营养较差的问题;婚后男居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问题;男X不分担家务劳动和女X工作家务双重负担问题;社会观念中的X别刻板印象问题;各类传媒中男权制思想残余问题等等。  从长期目标看,应当从争取两X的和谐发展,到X别界限的模糊化,最终使X别作为一个社会分层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所有的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X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从而不仅实现男女两X的真正平等,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X的差异,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X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nbsp&nbsp&nbsp&nbsp

    注释与参考文献(1)

    埃利斯:《男与女》,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  埃伦赖特等:"疾病和错乱——疾病的X别政治学",《女X与发展》,1993年。  爱森堡等:《了解女X》,光明R报出版社,1990年版。  巴雷特:"关于马克思主义女权运动理论概念的分析",《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第48…49页。  鲍晓兰:《西方女X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年版。  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中央编辑出版社,1995年版。  布鲁玛:《R本文化中的X角S》,光明R报出版社,1989年版。  程绍珍:"宋庆龄民主革命时期的女X解放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第80…84页。  大成:"最早的民间女X社团女人社",《光明R报》,1993年9月26R。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弗里丹:《女X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弗里丹:《非常女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盖格农:《X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格里尔:《女太监》,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国家统计局:《中国的女X与男X》,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哈斯等:《人与X》,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海德:《女X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海斯:《危险的X》,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韩志俊等:"我国近代史上三次女X文化教育运动探讨",《唐都学刊》,1989年第3期,第71…76页。  贾格尔等:"女X主义理论概览",《国外社会学》,1989年第1期,第53…58页。  凯查杜里安:《人类X学基础》,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况世英等:"应当重视女X智力的开发",《人才与现代化》,1988年第4期,第16…18页。  拉里亚等:《人类X心理》,光明R报出版社,1989年。  雷泽蒂等:"X别与健康",《女X与发展》,1993年。  李小江:《解读女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陆颂和:"'改变对女X的态度'方案",《中国女X报》,1986年9月5R。  伦伯特:"从女X的角度看女X健康:文献的回顾",《女X与发展》,1993年。  马凡:"女X解放岂能以男X标准为转移?"《中国女X报》,1988年3月18R。  马庚存:"民国初年新旧势力较量中的女X运动",《青岛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第44…49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劳动大军中的女X",《经济译文》,1988年第2期,第13…16页。  孟宪范:《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米德:《X别与气质》,光明R报出版社,1989年版。  牧原(编):《给女人讨个说法》,华龄出版社,1995年版。  潘允康 (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钱明怡等(编):《女X心理与X别差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塞威特兹等,《X犯罪研究》,武汉出版社,1988年。  沈智:"辛亥革命时期的女知识分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第57…66页。  斯坦能:《行动超越语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斯坦能:《内在革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兆麟:《共夫制与共妻制》,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苏南:"保证比例仅仅是临时政策",《中国女X报》,1988年3月14R。  坦娜希尔:《历史中的X》,光明R报出版社,1989年。  陶春芳等:《中国女X社会地位概观》,中国女X出版社,1993年版。  王逢振(编):《X别政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王新田:"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概说",《镇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16…18页。  王政:"美国女X健康运动的起因与发展",《中国女X与发展:地位、健康、就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韦克斯:《X,不只是X爱》,光明R报出版社,1989年。  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理论",《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第5期,第61…64页。  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沃特金斯(watkins; s。 a。):《女X主义》,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席露丝:"英国女X的生活和愿望",《环球》,1981年第9期,第6…7页。  晓黎:"美国职业女X的又一种磨难",《中国女X》,1981年第8期,第42…43页。&nbsp&nbsp&nbsp&nbsp

    注释与参考文献(2)

    徐南:"女X成才的障碍及对策初探",《理论与现代化》,1991年第6期,第37…3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女X的状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女X地位内罗毕前瞻X战略》国家报告。&nbsp&nbsp&nbsp&nbsp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