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TXT下载

三四中文网->淡扫娥眉TXT下载->淡扫娥眉

正文 第 112 部分

作者:未知        书名:淡扫娥眉        类型:高辣文       直达底部↓       返回目录

一秒记住 三四中文网 www.534zw.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g.534zw.com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贾皇且员哒炯覆蕉选5牵驮谒滞扃稚髯硗返氖焙颍纳硖逋蝗灰唤缓缶椭苯哟勇砩显粤讼吕础>搅12次侠醋龀隽苏锒希詈罅粼谑肥樯系氖羌蚣虻ササ牧礁鲎帧扳馈薄u饩褪悄涎糁降暮蟀攵瘟恕?br />

    一只流矢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感慨。无数后来者反复地推究“如果南阳之战威武上将军没有猝死今后的历史会怎么样?”然而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所以,当狄桂华的死讯传递到金陵,陆子周在一霎那间的失神之后,也只是无声地动了一下嘴唇,然后什么都没说。通过他轻轻蠕动的嘴唇,赵瑟仿佛清楚地听见了两个字:“天意……”

    陆子周换上了黑色的缁衣。尽管他和狄桂华之间从来没有正式的师徒名分,但他仍然以弟子的礼仪为她服了丧。他铺开宣纸,细细的研磨,静静地写一篇祭文,然后静静地烧掉。看着火焰吞噬掉最后的字迹,他对赵瑟说:“狄帅终于是最后一刻也在战场上。‘我一生杀人无数,那些死在我手上、或者因我而赴死的人,都是些风华正茂的孩子们啊。如果最后我自己不是马革裹尸,而是静静有什么善终,那好像对大家都太不公平了……”她曾经这么给我说过,我想也许她最后是满意的……”

    崩溃

    既然狄桂华人生的终极追求就是马革裹尸,死于战场。那么对于就这么死了,她的确很有可能还是比较满意的——只不过活着的人大多数对于她就这么死了很不满意罢了。

    对于狄桂华的猝死,元元不满意、赵瑟不满意、张襄不满意,曹秋何更加不会满意。而所有这些不满意中最不满意的人却要算是叶十一。

    “死了?为什么会突然就死了?她怎么会就这么死了?我还没有打败她啊!她为什么要这么和我过不去!”

    很难理解叶十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狄桂华的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了。这种情况,按通常的惯例来说,大伙儿不怀疑是他干的就已经相当够意思了。在嫌疑这么大的清况下,一般人都是不好意思不表示出一点儿天上掉馅饼的兴奋的。你说你究竟得脸皮多厚才能好意思表现得比作为同伙和半同伙的元元和赵瑟还遗憾,还不满意啊?

    所以,连叶十一忠诚的卫士鬼头刀同志也不免要将一贯的赤胆忠心暂且抛到Y沟里去,在心中一个劲儿的腹诽自家主公得了便宜还卖乖。

    所以,当狄桂华猝死的消息传来,叶十一在震惊中失声叫道:“她为什么不能等两天再死!”时,一贯人前人后两个样,从来都没有犯言直谏的名臣觉悟并且以后永远也不打算有,面对叶十一坚定不移地将“吾主圣明”的无耻风格贯彻到底的江中流江大人都没能把持住,忍不住幽默了一把:“哦,狄桂华也一定想多等两天才死的……”

    火上浇油、拿老板开涮的后果就是叶十一C起桌面上的书报“恶狠狠”地往江中流的肩膀头一阵猛敲。幸好那玩意儿都是纸,实在算不上啥攻击性武器,更幸运的是,在无限接近于怨妇心理的强大的C控作用下,叶十一也大失平常的搏击水准。否则,一代明相大约还没等到上任就要一命呜呼了。

    然而,无论如何,总而言之,事情就这样了——不这样还能怎么地?人死不能复生,就算叶十一再怎么英明神武到不讲道理的地步,他也是没有办法把狄桂华从棺材板里揪出来的。就算能揪出来,狄桂华也不可能跟他打完这场架再躺回去接着死。那么,无论有多少不满意,无论有多少遗憾,都只好永远不满意下去,永远遗憾下去。除非他自己立即也跟着死,追到下面去一决胜负,这样就圆满得很了——活着的人(对手中)都赞成他这么干。

    当然,叶十一还年轻,是不可能现在就考虑去死的。这事儿有多少人赞成都没有用。那么,既然叶十一不肯舍出一条命去好填平自己争强好胜的心,活着的人(对手中)只好自认倒霉了。于是,叶十一也就只好把狄桂华猝死带给他的失落、遗憾、欲求不满等等情绪全部发泄到战场上了。

    甲申年十二月二十日,狄桂华猝死的第二天,叶十一立即就发动了向南阳的总攻。罗小乙一面跳脚大骂叶十一不要脸,连个办丧事的时间都不给人留,一面硬着头皮抵挡,准备撤退——不能怪罗小乙没血性,就知道逃跑。要知道想当年人也是经历了炼狱一般的“晋阳之战”,挺下来没死的一号人物。然而再怎么凶悍坚韧,自知之明他总还是有的。

    他是绝对无法和叶十一相比的。这一点早在“盂津野屠之战”的时候就被叶十一用刀锋与血深深的烙刻进了罗小乙乃至全体流寇首领的心。能像元元那样屡败屡战还能不坠声势的人毕竟只是稀少中的稀少,并且南阳现如今的士气也非常糟糕。

    狄桂华的死,对军队士气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随着狄桂华的死,将士们所有的战意,所有对胜利的渴望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面对叶十一的恐惧、面对死亡的恐惧。不是说一个人的威望一定就能超过百万雄师,而是一旦失去了心理上的依仗,就如同最后一件遮体的衣裳被无情地扒掉,他们在猛然间发现他们赤身L体,前面是恶名远扬的流氓……他们所能想的只是如何才能逃命,哦,不,是免于被□。

    罗小乙不是没有考虑过封锁死讯的策略,但狄桂华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跌下马的,然后直接就断气了。他的死连城外的敌人都没能瞒住,就更不要说瞒住自己人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将士气重新煽动起来,那除非是咱们元大姐,我是肯定没这个本事了。”罗小乙心里有些麻木地想。

    事实上,狄桂华的死讯一出来,元元第一时间就着手撤出正在汉中与越鹰澜鏖战的大军和率领大军的她自己。压住了所有的哀伤,压住了所有的遗憾,压住了所有的恐慌。丢开了她魂牵梦萦的对手,丢开了她魂牵梦萦的土地,她紧抿了嘴唇不发一言,以极其坚强的姿态从汉中赶往襄阳。她心里非常明白,狄桂华死了,荆襄就一点儿保证都没有了。而如果了失去荆襄,谁也不能挽救她走向灭亡的命运。死者已矣,她所能做的,就是立即回师襄阳,为她和追随她的所有人的命运做最后的努力。

    当然了,元元也不会飞,再怎么着急也不可能捏个诀就能瞬间把数万大军从关中转移到南阳或者是襄阳。所以,罗小乙所能做的,也是就坚持坚持再坚持,拖延拖延再拖延,为元元回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十二月二十四日,罗小乙再也坚持不住,再也拖延不下去了。是日,南阳易手,南阳大战以叶十一的全胜落下帷幕。

    胜利者都是宽容的,夺取南阳后叶十一并没有过分紧*,但己方败退时的溃乱就很够罗小乙受的了。他使出了全部的牛劲,总算勉强将溃乱的队伍归拢到一起。十二月二十六日,罗小乙终于率领三万残军退进了坚固无比的襄阳城。这一天,元元亲自率领的援军也到达了襄阳。一对造反的老搭档劫后重逢,虽然不至于抱头痛哭,但相对无言总还是有的。

    沉默了半响,罗小乙握了握拳头,道:“我们能守住襄阳的吧?子周说这里是上帝折鞭之城,他说过的。上一次也是叶十一来攻,上一次我也守住了。所以这一次,我们同样能反败为胜的,是吧,大姐?”

    元元笑了笑,伸手在罗小乙的肩膀上一按,目不转睛地盯着他道:“那你就精神点,别这么愁眉苦脸的……唔,‘上帝折鞭之城’,子周说的么?他倒是从来没和我提过这个典故。不过没关系,听起来蛮不错……传令全军集合,我有话要和大家说!”元元转身往校场走去,最后一句话,她是向传令官说的。

    罗小乙呆呆地望着元元红色的披风被狂风卷起,失去了头盔束缚的发丝随之飞舞并绞在一起,猛然间心头一震,痛彻心扉。他松开紧握的拳头,追上去和元元并肩而行。

    “也不知子周怎样了……”他说。

    元元仰起头,视线落到远处滔滔东流去的汉水,坚毅的目光里终于也有了一抹难言的苦恼。“说到子周……”她轻声道,“我真的希望这一次赵瑟能放他离开,就算是死……”

    说到这里,元元不禁摇了摇头,闭上了嘴巴。“死”这个字她是没有资格说的,至少没有资格在此时此地说。她深深的忽了一口气,然后精神抖擞地冲小成一笑:“走吧,不管怎么说总要先让士气振作起来。”

    元元终于用她激情澎湃的声音挽救了襄阳城里十万大军低迷的士气。十万人规模的生命在她本来应该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的喉咙煽动下热血沸腾,决心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齐声盟誓的呐喊响彻云霄。在誓言中,他们誓死与脚下这座襄阳城共存亡,即使流干了最后一滴血也不后退一步。他们坚定的相信他们所代表的正义,必将战胜敌人所代表邪恶。

    把人都煽动得疯狂起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等着对面的叶十一来攻,以便给他好瞧了。然而,叶十一并没有立即来攻。他并没有像当初征服关中时那样来去如风,速战速决,反而非常谨慎地选择了先巩固南阳。或者是由于失去了陆子周的襄阳城让叶十一了兴趣。或者是由于还没有确定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因为站在南阳这个位置,他可以选择进攻荆襄,也可以选择进攻寿州,或者也可以回过头去包卷中原。

    “绝不会是中原。”陆子周断然说道,“他在等罗文忠的水军。想必叶十一也没有料想到南阳之战他能胜得这么快,这么容易。所以才只好暂且放缓攻势,等待罗文忠水军。”

    “你是说他会攻寿州么”赵瑟皱起眉。

    “不,应该还是以攻襄阳为主。但襄阳不是那么好打的,所以他会以水军攻打寿州作为补充。一则切断你通过寿州救援襄阳、剿他后路的可能。再则,是为了增加中原战场上的胜算。虽然叶十一自己不会掉过头去收复中原,但这个时候,他在河东的骑兵应该会出击吧?江南的精锐尽在中原,你在寿州的力量能有多少,能够确保无虞么?虽然罗文忠的力量也有限,但寿州那里应该也没有什么深藏不露的了不起人物,能够一击就破了他的威胁。你想,一旦寿州危机,中原的军队会怎么样?”

    “玉京姐姐!”赵瑟不禁惊呼出来,然后一连声地下令道:“快,下敕书给寿城夫人,命她立即随着薛氏族人一起撤回回金陵!”言罢,仿佛自己也没有信心似地,苦笑道:“只是恐怕已经晚了。南阳事起突然,薛氏家业都在寿州,一时半刻她又怎么走得了?玉京姐姐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呢……子周,真的没有破解的办法么?”

    “也不是完全没有,”陆子周迟疑了一下才道,“如果寿州的统帅是一个和元元水平相当,能够和她配合着进攻的人,或者还有希望。

    “你想去寿州?” 赵瑟的声音里有了一丝为不可察的颤抖。

    陆子周看了赵瑟一眼,然后就直截了当地否认了:“不,现在需要的是将军,不是谋士,我是上不了战场的。也许张襄退回寿州可以,但那是以放弃中原为代价……”

    “反正本来也保不住了!”赵瑟似乎破罐破摔地说起了笑话。

    乙酉年元月初六日,罗文忠水军抵汉水,切入襄阳与寿州之间,进*寿州。叶十一自南阳出兵,攻打襄阳。襄阳之战正式爆发。

    与此同时,中原战场上,河西铁骑之后第二强悍的骑兵,河东铁骑,从太行山呼啸南下,踏过冰封的黄河向北伐军亮出雪亮的刀刃。像所有人所担心的那样,北伐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黄河防线立即就被强大的骑兵突破了。然后,很快,他们在中原的防守就全面崩溃了。狄桂华的死,绝不是仅仅打击到了蜀军地士气,也成为了压倒中原北伐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像已经崩到极致的琴弦,轻轻一弹,就断掉了。于是,他们之前怎么高歌凯进,势如破竹的,现在他们就怎么丢盔曳甲,一路溃败。真是应了得得快就失得快的诅咒。

    作为北伐军地两大统帅,张襄和曹秋何。张襄很快就退到了寿州,他作为名将的素质,都体现在将尽可能多地军队带回去上了。但这也可以理解。他怀孕的妻子,他的根基都在寿州,既然中原已经事不可为,那么至少先保住寿州和江南的半壁江山再说吧。

    而曹秋何终于没能做得成还乡团,不免很是有几分遗憾。不过,这一次这位曹大公子表现得跟以往很是不同。虽然是一路败退,但到底人家真是豁出去拼死抵抗来着——只是最后没顶住而已。曹大公子是不可能有宁死不屈的觉悟的。关于这件事,曹大公子是这么说的:“反正小叶那家伙总是不会放过我的,我当然要拼命……” 于是,在曹秋何的努力下,许多不必这么早就死的人提前死在了战场上。

    元月十三日,杨同在一次战斗中中箭死了。对着尸首,曹秋何沉默了一下,然后突然笑道:“早死晚死早晚要死,先走一步也算运气!”然后便让人将尸首送回金陵去。

    赵瑟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样的滋味。伤心伤肺说不上,但就是不舒服得很。西楼眼睛红红地在后院设了灵堂。赵瑟换了素服,也上了香,但疯狂地想□,似乎连一晚上的禁欲都不能忍受。

    她翻过身将吸了一半的大麻放进陆子周的嘴,缓缓地吐出烟气来在他的脸上。在据说欲仙欲醉的飘摇中,她笑着说,“子周,你回襄阳去吧,没必要留在这里送死。就算死……”

    襄阳

    乙酉年元月初六日,之战爆发。

    襄阳之战,确切的说应该被称作“襄樊…寿州之战”,只不过襄阳作为一座承载了太多传说的城池,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名气太大。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作是囊括了大郑末年所有的反对力量,最后背水一战的“襄樊…寿州之战”就被马马虎虎地称作了“襄阳之战”。这以后,在军事上颠覆叶十一所代表的河东集团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虽然之后,也还有一两场规模比较大的战役,但那与其说是为了胜利而战,不如说是为了尊严而战了。当然,即使那个时候,从政治上颠覆叶十一及其武人集团的可能还是存在的,不过……现在还是先回到襄阳之战吧。

    襄阳之战,从一开始的进程上看,基本上是符合陆子周在回答赵瑟时所作的估计的。

    叶十一以南阳作为依托撑开来整个战役。在进攻方向上,他选择了以荆襄为主,两淮为辅的策略。他本人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襄阳,而由罗文忠率领水军进*寿州。这也是他选择从武关出击南阳必然的后续,可以算作是谋定而后动。

    所以,襄阳之战一旦发动,中原北伐驻军在河东铁骑冲击下本来就很不堪的局面立即更加雪上加霜起来。曹秋何从洛阳一路往彭城败退。张襄甚至直接退回到了寿州。凭借着河西铁骑来去如风的优势,他甚至连像曹秋何那样顽强不屈地拼死抵抗都没有,就一路风驰电掣回了寿州。搞得曹秋何目瞪口呆,风中凌乱(没啥,其实主要是因为以前都是他跑了人家拼死抵抗,这回人家跑了留他顶缸曹大公子习惯不来),半响才非常刻薄的道:“张襄那小子,真他娘的不仗义。怎么着,从散关跑了一回不算,他这还跑上瘾了?难不成是落下毛病了?哼,河西铁骑,合着就让他跑着玩儿的?呸,真给他们张家列祖列宗丢人!”

    其实,张襄这么快跑(没办法,曹大公子坚持要用这个字眼)回寿州倒底是不是给他们张氏的列宗列宗丢人还是非常有待商榷的。因为,如果说叶十一所发动的襄阳之战还有什么美中不足,还有什么缺憾,那就应该说是狄桂华死得太突然——这绝不是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而是狄桂华死得太突然,南阳之战就比叶十一估计得更早结束;南阳之战的胜利来得太快,按照计划出兵的罗文忠水军自然也就没法立即赶到战场。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叶十一只好放缓脚步等待水军集结完毕后再发动襄阳之战。他这边发动的时候稍一耽搁,张襄那边撤退得再快一点,于是,终于叫张襄赶在罗文忠彻底封锁道路之前带着几乎完整的天下第一劲旅河西铁骑撤回了寿州。

    这一下,本来叶十一胜券在握的襄阳之战立即就增添了无穷的变数。按照陆子周的说法,就是“襄阳之战,唯一的胜算在于寿州城里有一个至少与元元水平相当的统帅,并且这个统帅手下有一支能够撕破叶十一包围的军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机会充分发挥襄阳与寿州互为守望、互为补充的形势,如果两军通力配合,然后才能有机会击破叶十一的攻势,反败为胜。”

    在这里面,“两军通力配合”这样的软指标暂且不去考虑——实际这也是没办法去考虑的,但从两个硬指标上看,统帅和军队,由于张襄及时回到了寿州,倒是同时满足了。

    首先,统帅方面,张襄作为张钰的儿子,张氏河西军培养了多年的接班人,虽然始终没能突破天赋上的限制,达到叶十一、狄桂华那种超一流的层次,不过和元元大致相当倒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之前,他们在散关长达半年的对峙就是明证。甚至有很多观点认为,张襄在眼界上实际是高于元元的。这不仅仅在于张襄的老师是他的父亲张钰,更重要的是,在陷入内战的泥淖之前,张襄始终是在河西对战乌虚的——当然,也并不是说外战的地位一定就高于内战,而是所站的位置不同,说是眼光也好,说是胸怀也好,姿态总是有所不同。

    另一个方面,军队。说到这里,就要仔细来捋一捋大郑末年的各路军阀私兵。

    论及大郑末年的军队,虽然纷乱乱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体系始终都是脉络分明,传承清楚的。比较强大的军队都是由主帅而兴衰的力量,都有特定的称谓。比如说最早,也是最强大的私兵集团是狄桂华的威武军。后来狄桂华“死于”宣华初年的政治斗争,威武军星云流散,余部与各方势力整合,不断吸收壮大渐次崛起。

    张钰整合了河西,与张氏旧有的河西军相合并就成为了后来名震天下的河西铁骑;曹文昭整合了河东的力量成为后来的晋阳军,这支军队后来在“晋阳事变”中土崩瓦解。傅铁衣和卢文耀在河北的战事中各自培育出来自己的力量,就是后来被称为河北军和燕云骑的军队。河北军至今仍在傅铁衣的掌握,而卢文瑶的燕云骑在井陉之战被叶十一击溃后渐渐日薄西山。而当初威武军最后留在山东的余部则和当时的平卢节度联姻后整合成平卢军,后来在宣华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山东之乱时被傅铁衣和流寇瓜分。另外还有一只军队不同于门阀私兵,是宣华二十年之后,宣华天子另起炉灶,竭尽财货搞出的神策军。后来这支军队落到了叶十一的手里,成为他后来征战天下的两大主要班底中的一个。

    可以说,这些军队的战斗力都是非常强大的、非常剽悍的,能够成为制衡天下的力量。不论是谁,得到了他们中的一个,都是上可以王,次可以霸的格局。然而,以宣华二十六年为中点,前后二十年之内战斗力最剽悍的军队始终是河西铁骑,没有之一。所区别的只是,宣华二十六年之前,河西铁骑是作为一个整体雄踞河西。而宣华二十六年之后,陷入到越来越激烈的内战中,天下第一的河西铁骑渐次走向分裂。到函谷关大战,随着张钰的死去,河西铁骑彻底四分五裂。

    到乙酉年襄樊…寿州之战时候,脱胎于河西铁骑的队伍主要有三:

    其一,源自河西铁骑最鼎盛时期,一开始被被叶十一带到中原战场,之后历经中原大战,晋阳之战,函谷关之战,河西之战,吸纳了禁军骠骑、晋阳军、函谷关与河西之战俘虏或者投降的河西军,最终融合而成的骑兵。这支军队在当时被称为河东铁骑,是叶十一能够在宣华末年崛起的基本力量,也是他后来征战天下的两大主要班底的另一个。虽然这支军队名为河东铁骑,但实际上主体还是河西铁骑。而河东铁骑虽然被称为河西铁骑之后第二剽悍的骑军,但实际在战斗力上它一直都保持着河西军鼎盛时期的水准。

    其二,是凤仪元年为抵御突破玉门关防线来犯乌虚留在边境作战的河西军。这部分河西军在统万城之战和叶十一真真假假的合作了一把,击退了乌虚大单于之后,就被张凌带到河套修养生息去了。自此,这支代表这河西铁骑最古老传统的强大骑兵,还有那个被掩埋得只剩下一个模糊背影的神秘人就彻底远离了中原的纷争。直到很多年后,曾经辉煌无比的河东铁骑在岁月无情地侵蚀下只剩下一张锈迹斑斑的躯壳,它才像被拭去尘埃磨砺了锋锐的宝剑,然后就是一剑横空星斗寒。

    第三,就是被张氏调入关中参与争夺天下然后又随着张襄逃出武关投往金陵的那部分河西军。调入关中的河西军本来就是河西铁骑的主力。虽然函谷关之战张钰一朝兵败身死,长安陷落,这一部分主力或死或降流失了相当一部分精华。但就算是这样,被张襄带到江南去的也仍然是精锐中的精锐,是代表了河西铁骑正统传承的中坚力量。

    因为襄阳内部是以坚韧著称于世的元元,所以战争的胜负将很大程度上将决于外部的骑军的交锋。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乙酉年爆发的“襄樊…寿州之战”实质上就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大的骑军与天下第二彪悍的骑军之间的对决。这是河西军与河西军的交锋,是一母同胞的孪生子的生死决斗,至少从观赏性上来说,是绝对能够令人满意的。

    然而,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世上总有些是事情,是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就像赵瑟虽然猜到了叶十一会从武关出兵攻打南阳,却终究猜不到狄桂华的突然猝死。就像陆子周虽然猜到了襄阳之战的开局,却终究无法预料它最终的变化。襄阳之战,终究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不错,张襄的确抓住了叶十一进攻时间上的破绽,及时回到了寿州。但是回到了寿州之后,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修缮城墙,加固防御,大批大批的屯粮食。疏导百姓,精简军队。被裁撤下来的府军乡勇直接废物利用,分批次地护送寿州的士族家眷前往金陵避战。完善寿州城外紫金山上的军寨,并分派军队驻扎……

    是的,这些都很重要,所有人都承认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这些是最重要的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和元元配合击溃叶十一的攻势么?

    当然,张襄也配合元元了。他派出精锐骑兵袭扰叶十一的后方。不是元元一直所期盼的那种大规模的破袭。而是小股的骑兵仗着灵活敏捷,来去如风,抓住机会抽冷子上去劫劫粮道,打打落单的队伍。有便宜就上,没便宜就撤,给叶十一搞点而头疼脑热的麻烦是有的,要说和元元配合着给叶十一来个前后夹击,穿C突破那是真没有。当然,关于这件事,张襄有充分的理由,因为毕竟元元也没有破釜沉舟全军尽出反攻,给张襄创造出精锐尽出破袭的条件。不过元元对此有不同看法的。她认为正是因为张襄没有先对叶十一的后方进行破袭,所以她也没办法全力反击。双方唯一相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认为对方应该首先表达出诚意。

    张襄说:你不动手我怎么动手?

    元元立即就轻蔑的反击回来:难道是我搞错了?不应该是你先以骑兵突破造成混乱,然后我再趁乱全面反击?正常的里应外合不都是这样么?凭啥到你那儿就乱改章程?

    虽然当事的两人不可能真正爆出以上的一幕,然而,战场的形势所表达出来的这个意思。种种迹象表明,张襄和元元之间存在着相当的猜忌。所谓通力合作根本就难以实现。为此,陆子周在回襄阳时途经寿州,特别就这儿问题进行了一次磋商。

    当时,是乙酉年的元月二十二日,寿州薛氏府邸的后花园。踏了雪,寻了梅,烹了茶,煮了酒,陆子周首先提起当前的战事,然后就谈到反攻的时机。

    张襄闻言笑了笑:“这么说蜀王是希望能尽快与我合力打退叶十一……当然,这也可以理解的。毕竟她比我焦头烂额的多,除了襄阳,汉中有越鹰澜在,蜀王哪里能够不心中焦急?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武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嘛。”

    “不过,陆兄……”张襄放下酒杯,看着陆子周道,“连你也认为现在是合适的时机吗?”

    陆子周叹了一口气,眉头舒展开了又缓缓地皱在一起,沉吟半晌才抬起头道:“大将军所说的最好时候我明白,只是,我担心,拖延下去未必没有夜长梦多的嫌疑。毕竟从叶十一历次作战的经历看,他从来都速战速决。天意也好,人力也罢,一场战事拖到三四个月甚至半年还悬而未决的时候几乎没有……”

    “看来狄帅的死对陆兄的心境影响不小……”张襄眼眸里露出含蓄的笑,“其实说到叶十一,我应该比陆兄更了解一些。陆兄是中原大战之后才开始和他对战吧,我从他刚学兵法就和他在一起了。十一啊,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认死理。所以他会死攻襄阳的。襄阳,那可是铁打的襄阳城啊,陆兄。四五月份桃花汛就要来了,难道蜀王连那个时候都坚持不到么?你知道的,叶十一手中最厉害的是骑兵,当然我张襄手里的才是真正的河西铁骑。但如果现在发动,胜算不过五五之数。而他最薄弱的部分却是水军……”

    张襄说得完全正确,所有的历史都证明将襄阳那座城池守住三四个月是绝对没问题的。然而陆子周心中总有不会这么顺利的感觉。但是感觉是不可能拿来说服张襄的,于是他终于勉强答应道:“好吧,我会和元元谈的……”

    乙酉年元月二十三日,陆子周抵达襄阳。

    再一次相逢,当着无数的将士,元元踏前一步,张开双臂突然紧抱了他,“子周,你终于回来了。”她说。

    元元紧勒的手臂几乎让陆子周无法呼吸,他的心中一阵迷茫。这时,元元却已经放开了手臂,一边后退一边连声道:“你休息,好好休息一下,我杀退了追兵,马上回来。”

    她转身按着宝剑离去,猎猎作响的寒风吹动她的火红的战袍和头盔上同样色彩的红缨。

    襄阳

    乙酉年元月初六日,之战爆发。

    襄阳之战,确切的说应该被称作“襄樊…寿州之战”,只不过襄阳作为一座承载了太多传说的城池,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名气太大。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作是囊括了大郑末年所有的反对力量,最后背水一战的“襄樊…寿州之战”就被马马虎虎地称作了“襄阳之战”。这以后,在军事上颠覆叶十一所代表的河东集团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虽然之后,也还有一两场规模比较大的战役,但那与其说是为了胜利而战,不如说是为了尊严而战了。当然,即使那个时候,从政治上颠覆叶十一及其武人集团的可能还是存在的,不过……现在还是先回到襄阳之战吧。

    襄阳之战,从一开始的进程上看,基本上是符合陆子周在回答赵瑟时所作的估计的。

    叶十一以南阳作为依托撑开来整个战役。在进攻方向上,他选择了以荆襄为主,两淮为辅的策略。他本人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襄阳,而由罗文忠率领水军进*寿州。这也是他选择从武关出击南阳必然的后续,可以算作是谋定而后动。

    所以,襄阳之战一旦发动,中原北伐驻军在河东铁骑冲击下本来就很不堪的局面立即更加雪上加霜起来。曹秋何从洛阳一路往彭城败退。张襄甚至直接退回到了寿州。凭借着河西铁骑来去如风的优势,他甚至连像曹秋何那样顽强不屈地拼死抵抗都没有,就一路风驰电掣回了寿州。搞得曹秋何目瞪口呆,风中凌乱(没啥,其实主要是因为以前都是他跑了人家拼死抵抗,这回人家跑了留他顶缸曹大公子习惯不来),半响才非常刻薄的道:“张襄那小子,真他娘的不仗义。怎么着,从散关跑了一回不算,他这还跑上瘾了?难不成是落下毛病了?哼,河西铁骑,合着就让他跑着玩儿的?呸,真给他们张家列祖列宗丢人!”

    其实,张襄这么快跑(没办法,曹大公子坚持要用这个字眼)回寿州倒底是不是给他们张氏的列宗列宗丢人还是非常有待商榷的。因为,如果说叶十一所发动的襄阳之战还有什么美中不足,还有什么缺憾,那就应该说是狄桂华死得太突然——这绝不是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而是狄桂华死得太突然,南阳之战就比叶十一估计得更早结束;南阳之战的胜利来得太快,按照计划出兵的罗文忠水军自然也就没法立即赶到战场。这计划赶不上变化,叶十一只好放缓脚步等待水军集结完毕后再发动襄阳之战。他这边发动的时候稍一耽搁,张襄那边撤退得再快一点,于是,终于叫张襄赶在罗文忠彻底封锁道路之前带着几乎完整的天下第一劲旅河西铁骑撤回了寿州。

    这一下,本来叶十一胜券在握的襄阳之战立即就增添了无穷的变数。按照陆子周的说法,就是“襄阳之战,唯一的胜算在于寿州城里有一个至少与元元水平相当的统帅,并且这个统帅手下有一支能够撕破叶十一包围的军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机会充分发挥襄阳与寿州互为守望、互为补充的形势,如果两军通力配合,然后才能有机会击破叶十一的攻势,反败为胜。”

    在这里面,“两军通力配合”这样的软指标暂且不去考虑——实际这也是没办法去考虑的,但从两个硬指标上看,统帅和军队,由于张襄及时回到了寿州,倒是同时满足了。

    首先,统帅方面,张襄作为张钰的儿子,张氏河西军培养了多年的接班人,虽然始终没能突破天赋上的限制,达到叶十一、狄桂华那种超一流的层次,不过和元元大致相当倒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之前,他们在散关长达半年的对峙就是明证。甚至有很多观点认为,张襄在眼界上实际是高于元元的。这不仅仅在于张襄的老师是他的父亲张钰,更重要的是,在陷入内战的泥淖之前,张襄始终是在河西对战乌虚的——当然,也并不是说外战的地位一定就高于内战,而是所站的位置不同,说是眼光也好,说是胸怀也好,姿态总是有所不同。

    另一个方面,军队。说到这里,就要仔细来捋一捋大郑末年的各路军阀私兵。

    论及大郑末年的军队,虽然纷乱乱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体系始终都是脉络分明,传承清楚的。比较强大的军队都是由主帅而兴衰的力量,都有特定的称谓。比如说最早,也是最强大的私兵集团是狄桂华的威武军。后来狄桂华“死于”宣华初年的政治斗争,威武军星云流散,余部与各方势力整合,不断吸收壮大渐次崛起。

    张钰整合了河西,与张氏旧有的河西军相合并就成为了后来名震天下的河西铁骑;曹文昭整合了河东的力量成为后来的晋阳军,这支军队后来在“晋阳事变”中土崩瓦解。傅铁衣和卢文耀在河北的战事中各自培育出来自己的力量,就是后来被称为河北军和燕云骑的军队。河北军至今仍在傅铁衣的掌握,而卢文瑶的燕云骑在井陉之战被叶十一击溃后渐渐日薄西山。而当初威武军最后留在山东的余部则和当时的平卢节度联姻后整合成平卢军,后来在宣华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山东之乱时被傅铁衣和流寇瓜分。另外还有一只军队不同于门阀私兵,是宣华二十年之后,宣华天子另起炉灶,竭尽财货搞出的神策军。后来这支军队落到了叶十一的手里,成为他后来征战天下的两大主要班底中的一个。

    可以说,这些军队的战斗力都是非常强大的、非常剽悍的,能够成为制衡天下的力量。不论是谁,得到了他们中的一个,都是上可以王,次可以霸的格局。然而,以宣华二十六年为中点,前后二十年之内战斗力最剽悍的军队始终是河西铁骑,没有之一。所区别的只是,宣华二十六年之前,河西铁骑是作为一个整体雄踞河西。而宣华二十六年之后,陷入到越来越激烈的内战中,天下第一的河西铁骑渐次走向分裂。到函谷关大战,随着张钰的死去,河西铁骑彻底四分五裂。

    到乙酉年襄樊…寿州之战时候,脱胎于河西铁骑的队伍主要有三:

    其一,源自河西铁骑最鼎盛时期,一开始被被叶十一带到中原战场,之后历经中原大战,晋阳之战,函谷关之战,河西之战,吸纳了禁军骠骑、晋阳军、函谷关与河西之战俘虏或者投降的河西军,最终融合而成的骑兵。这支军队在当时被称为河东铁骑,是叶十一能够在宣华末年崛起的基本力量,也是他后来征战天下的两大主要班底的另一个。虽然这支军队名为河东铁骑,但实际上主体还是河西铁骑。而河东铁骑虽然被称为河西铁骑之后第二剽悍的骑军,但实际在战斗力上它一直都保持着河西军鼎盛时期的水准。

    其二,是凤仪元年为抵御突破玉门关防线来犯乌虚留在边境作战的河西军。这部分河西军在统万城之战和叶十一真真假假的合作了一把,击退了乌虚大单于之后,就被张凌带到河套修养生息去了。自此,这支代表这河西铁骑最古老传统的强大骑兵,还有那个被掩埋得只剩下一个模糊背影的神秘人就彻底远离了中原的纷争。直到很多年后,曾经辉煌无比的河东铁骑在岁月无情地侵蚀下只剩下一张锈迹斑斑的躯壳,它才像被拭去尘埃磨砺了锋锐的宝剑,然后就是一剑横空星斗寒。

    第三,就是被张氏调入关中参与争夺天下然后又随着张襄逃出武关投往金陵的那部分河西军。调入关中的河西军本来就是河西铁骑的主力。虽然函谷关之战张钰一朝兵败身死,长安陷落,这一部分主力或死或降流失了相当一部分精华。但就算是这样,被张襄带到江南去的也仍然是精锐中的精锐,是代表了河西铁骑正统传承的中坚力量。

    因为襄阳内部是以坚韧著称于世的元元,所以战争的胜负将很大程度上将决于外部的骑军的交锋。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乙酉年爆发的“襄樊…寿州之战”实质上就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大的骑军与天下第二彪悍的骑军之间的对决。这是河西军与河西军的交锋,是一母同胞的孪生子的生死决斗,至少从观赏性上来说,是绝对能够令人满意的。

    然而,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世上总有些是事情,是你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就像赵瑟虽然猜到了叶十一会从武关出兵攻打南阳,却终究猜不到狄桂华的突然猝死。就像陆子周虽然猜到了襄阳之战的开局,却终究无法预料它最终的变化。襄阳之战,终究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不错,张襄的确抓住了叶十一进攻时间上的破绽,及时回到了寿州。但是回到了寿州之后,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修缮城墙,加固防御,大批大批的屯粮食。疏导百姓,精简军队。被裁撤下来的府军乡勇直接废物利用,分批次地护送寿州的士族家眷前往金陵避战。完善寿州城外紫金山上的军寨,并分派军队驻扎……

    是的,这些都很重要,所有人都承认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这些是最重要的吗?最?


热门小说推荐: 剑来 圣墟 夜天子 斗破苍穹 永夜君王 斗罗大陆 情欲超市 大团结 乱伦大杂烩 乱伦系列(未删节)